历时数月的第一批中央环保专员公署“走看”,相继揭露了各地环保排查的面纱。“一些地方和部门推展排查态度不极力、在处置发展与维护关系时态度仍过于极力、经常出现欺诈排查、表面排查、为难排查的情况……”督察组的专员公署意见言辞诙谐,直指环保排查不存在的问题。今年5月30日至7月7日,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等10个省(区)积极开展中央环境保护专员公署“走看”,并实时决定涉及领域环境保护专项专员公署。从10月16日开始,各督察组相继向涉及省(区)对系统“走看”和专项专员公署意见。中央环保专员公署自2016年启动,被百姓称作“环保钦差”,两年来覆盖全国31省(区市)。从1978年新中国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环境保护做出“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预防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到如今中央环保专员公署制度的奠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环保力度不断加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脚步忠诚地向前迈向。从查企改以督政中央环保专员公署的经常出现被称作中国环境监管模式的一次变革,从查企改以督政,环保的主体责任实施到党政部门,地方官员戴着上了环保“紧箍”。长期以来,环保管理一般来说把责任归咎于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失当介入环境保护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关部门次次坎,企业表面改为,“一阵风”式排查沦为通病。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当地GDP纵容或者以从容态度对待污染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中央环保专员公署的产生就是为了砍断“黑色GDP”的错误做法和思维,将专员公署对象定位为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沉降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特别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党委与政府一道拒绝接受监督。尤为重要的是,专员公署结果沦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选任的重要依据。这一制度必要推展了环保工作的转变,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再行到村县一级,环保沦为领导干部的最重要工作。河南安阳市一位分管环保的市委领导坦言,环保是当前的最重要工作,常常通宵加班费盯着环保数据。通过第一轮中央环保专员公署和“走看”专员公署,压力层层传导,地方政府紧盯企业排查已沦为常态。与此同时,中央环保专员公署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17年,中筹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卸任审核规定(全面推行)》,规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卸任审核,领导要卸任要再行过“生态关口”。今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公布《关于全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极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全面强化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国家成章,并且特别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出有了问题,首先要问责省、市、县委书记,问责省、市、县长。